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各部门 >> 财务部
返回
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层级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时间:2022-9-16 8:52:4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姿态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担当,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过去十年,上海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13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32万亿元,位列全球城市第4位。十年间,上海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从60%提高到73%以上。2021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18.5%,位居全国首位。

  这十年,上海城市功能实现新飞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四个中心”基本建成,科创中心形成基本框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528万亿元增加到2511万亿元。2020年,上海如期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在当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上海首次升至第三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而在2014年3月的GFCI排名中,上海只位列第20名。

  一张蓝图绘到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在新发展阶段迈向更高层级,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为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要素,金融正在通过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这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攻方向,赋能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支持长三角和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影响力日渐增强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金融市场发展格局日益完善。截至2021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2021年股票筹资额、股票成交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三、第四;上海期货交易所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之首。

  在规模提升的同时,上海金融市场的定价功能、支付清算功能等核心功能更加健全,集聚全国性股票、债券、外汇、黄金、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以及金融产品登记、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为人民币金融资产发行、交易、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提供了坚实保障。

  上海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1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18.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85%以上。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期货保税交割、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等创新业务试点。

  上海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日益凸显。截至2021年9月底,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696家,外资金融机构约占三分之一,外资法人银行、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均占内地总数的50%左右。同时,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十年来,“沪港通”“债券通”“沪伦通”“中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互通”相继在沪启动,“熊猫债”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以“上海金”为基准的衍生品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线,中国股票、债券被纳入全球主要指数。

  创新引领改革开放

  上海因改革开放而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的同时,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又光荣地落到了上海肩上。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九年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实施良好,各项政策措施受到实体经济的广泛欢迎,区内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进一步简化,境外人民币借款、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和经常项下人民币集中收付等创新业务稳步发展。截至2022年6月末,上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开户企业总计办理跨境本外币结算折合人民币123.2万亿元。

  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年来,已基本建立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临港新片区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高新技术企业办理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登记、取消结汇待支付账户意愿结汇业务等所有资本项目试点业务都已落地。同时,临港新片区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建设,打造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金融开放创新进一步深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一年多来,浦东积极建设和完善重大金融功能平台。证监会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上海首只百亿规模二手份额转让基金已于今年7月落地。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探索建设的全国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试点项目已在青岛和浙江上线。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算平台由上海保险交易所推出,成为上海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使得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试验田”的示范性和引领性日益显现,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效应日益增强。截至2022年6月科创板开板三周年之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428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约6110.68亿元,总市值超5.1万亿元,并且上市公司“硬科技”成色渐浓。

  迈向更高层级国际金融中心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要求上海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在各细分目标中,金融营商环境等软实力的提升尤为重要。过去10年,上海深入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机构;上海市人大颁布《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出台,是202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以来,上海首次运用立法变通权在金融领域进行的尝试。在金融监管方面,上海银保监局在2015年创设自贸区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参照国际惯例突破现有监管要求,开展业务创新试点;进而在2021年将试点领域由跨境金融拓展至科技和产业金融,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

  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才。随着金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金融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上海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加快集聚,金融人才平均素质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末,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47万人,人均金融业增加值达152.3万元。

  根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报告,2011年全球200个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中,上海凭借收入增幅和就业率增幅一跃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此后10年中,上海人均GDP从1.42万美元增加到2.69万美元,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6万元提高到7.8万元。展望未来,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角度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加强金融服务,坚持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上海金融业势将在世界舞台上描绘更精彩的画卷,续写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凡答卷。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电话:0311-89296630 传真:0311-89296629 E-mail:xtrzdb@126.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联盟路699号4层
Copyright @ 2010 河北信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4844号-1